2014/12/27
The world is beautiful but I can’t see.
「The world is beautiful but I can’t see.」
前陣子,在網路上流傳的影片中看到了這句話,世界很美,但對於許多人來說,
是必須靠著「眼鏡」才能看見這個美麗的世界。
「眼鏡」的發明、或說發現,的確造福了無數的現代人。
但根據文獻的記載,眼鏡最早從羅馬時代、抑或是宋朝以來,其實一直是王公貴族才能夠擁有的珍貴物品。
近百年的眼鏡製造史,其實是在歷經了第二次工業革命、大量生產的影響,以及時尚美學的蓬勃發展之後,
才得以讓這項「工具」快速的普及到一般人的生活之中,
而這個過程也間接造成目前我們所觀察到的,以歐美、日本為首的眼鏡生產結構。
但不同於歐、美地區多數品牌所採用的垂直整合生產模式
(也就是從設計、生產製造、零件組裝、品管...等都僅由單一、亦或少數幾間公司完成),
回溯百年,日本其實是透過「分工」的方式去完成製作眼鏡時的「每一個」過程,
各式各樣的師傅負責不同的工作,分工非常細膩。
時至今日,許多的日本眼鏡作品依舊秉持著這樣的方式,去打造出專屬於本身的眼鏡作品,
例如設計師山岸稔明先生在1999年所創立的眼鏡時尚潮流品牌「Yellows Plus」。
而日前,光明分子團隊十分榮幸的受到他本人的邀請,親自到現場參觀、訪問,
實際了解到一隻Yellows Plus是如何的在日本眼鏡製造的重鎮「鯖江」被生產出來,
進而深入的認識到整個日本的眼鏡產業。
一隻眼鏡,在經過設計師深思熟慮的醞釀之後,便會進入生產的流程。
然而有別於一般所認知的生產方式,在日本福井當地,
其實是由無數個職人、大師,專門負責自己所擅長的領域,去製作出相對應的零件、作品,
例如會有專門製作五金零件的廠商、鏡框拋光的達人、甚至是切割裁形的師傅...等,
一階段一階段的分工,然後集結眾人的力量完成一副眼鏡作品。
如同這次旅程的最一開始,首先抵達的便是專職裁切鏡框形狀的公司,
在收到山岸先生的委託與設計圖後,負責人便開始著手進行相關的準備,
而這次在事先知會過的情形下,師傅特地在我們前來時,示範了平常的作業流程。
雖然很想要每一個步驟都看過,但礙于旅途的規劃與時間的緊迫,這次只能扼腕的重點式觀賞。
所以眼尖的朋友可以發現,作為膠框眼鏡的原始板材,
已經從一個完整的大板材裁切成適合眼鏡製作的大小、並針對款式的需求將中粱鼻橋的部分加工完畢。
注意到了嗎?師傅細心的依照設計圖需求,先將框型切割好,
然後針對鏡框的溝槽部分再次切削、加工,每個步驟其實都不能出差錯,
但在這邊我們曾略帶疑惑地詢問師傅:「為什麼這個部分要透過雙手扶著、而非卡在機器上做處理呢?」
畢竟鏡框溝槽的切割,感覺只要機器的角度與深度設定精准,應該就可以完成這項工作了吧?
師傅不疑有他的說:「眼鏡就跟人一樣,就算外表看似相同,其實都還是不同的個體。
透過雙手,我可以感受到鏡框與刀具的磨合、震動,在必要的時候,透過自己的雙手去調整,
這個部分是機器無法達成的,一個不小心,反而會造成整個眼鏡框面的破損與斷裂呢。」
就是因為這樣一個原因,即使會弄髒雙手、就算雙眼、鼻子都會被粉塵弄得不太舒服,
師傅也還是要堅持使用自己的方法,去製作眼鏡框面。
聽完師傅的解釋之後,對於眼前的框面讓我們多了一點點不同的想法,
雖然只是小小的一個環節,但該堅持的、該完成的,師傅可是一點都不馬虎。
正當我們還沉浸在這麼樣一個堅持與要求時,
師傅將裁切完成的眼鏡整理好、並託付給了我們說:「接下來就麻煩你們了。」
帶著還看不夠、問不夠的心情,我們輾轉來到了另一間工作室,是負責製作鏡腳的。
是的,你沒有看錯,負責替Yellows Plus製作鏡腳的師傅,
的確就是照片中的和藹可親的夫婦,簡單的寒暄之後,
便帶領我們來到他們平日的工作地點,此時此刻在心中,感動不禁油然而生。
根據我們的了解,日本眼鏡雖然聞名世界,有著細膩的分工、為數且種類眾多的達人、師傅,
但生產眼鏡畢竟屬於傳統產業,製作過程枯燥、單調,百年以來都是屬於父傳子、子傳孫的技術產業,
尤其眼鏡製造重鎮「鯖江」其實屬於較為鄉村的地區,在如今五光十色的現代社會與都市生活,
早已無法吸引大多數年輕人繼承家業,繼續從事相關的技術,所以許多精湛的製鏡古法,在時代的洪流中已經消失無蹤。
也因此,像這般情形,有人願意繼承家中的原本的工坊,繼續在這個領域上默默耕耘、努力,真的是非常的難能可貴。
不透過機器、而是僅靠自己的雙手,去磨削出每把鏡臂獨一無二的曲度、角度,
為的不是別的,只是單純的希望配戴上這副眼鏡的人們,能夠感受到舒適、服貼而已。
這種細膩工法所孕育出的溫潤觸感,的確是機器製作的產品所無法傳遞的感動。
透過鏡框面的製作、以及鏡臂的加工流程,我們逐漸看到了一款眼鏡的完成。
然而事實上,真的要說眼鏡製作好了,其實還差了一點距離,畢竟眼鏡還是得穩定的佩戴在臉上,
需要有框面與鏡臂的結合,才真正成為能夠佩戴的狀態。
也因此,我們來到了另一個工坊,是負責鉚釘、鼻墊以及五金零件加工的所在地。
鉚釘,其實是為了穩定在框面、以及鏡臂上的鉸鏈,而必須要有的一道工序。
但在現代化大量製造的過程中,往往因為耗時、良率低,而被捨棄不用、
甚至僅單純在框面上作為「裝飾」的點綴用途,並不像我們現場看到的一般,
貫穿了框面、鉸鏈,是有實際作為提高鏡框耐用度的。
除了少部分設計或素材會保留原始的粗糙面,多數的眼鏡到了製作過程的尾聲,都必須經過「拋光」這道工序,
而經過這一個關卡,原則上一隻眼鏡就能夠進入到最後的品管、然後發貨,最後到了你我的臉上。
原以為到了最後,只是針對有無明顯的痕跡、對鏡框做修飾而已,
沒想到師傅這時拿起了以0.01釐米為單位的工具,去測量每隻眼鏡的各種數據。
對師傅來說,每一隻眼鏡都得達到標準,即便是些微的誤差,也都絕對不允許,
這也才能夠從自己的手中,把自己所製作的眼鏡交出去,呈現在你我眼前。
礙於篇幅的關係只能簡短的做介紹,但行文至此,
看到旅途中的每位師傅的專注眼神時,其實已經在每個人的心中起了萬丈波瀾、思緒萬千。
大家都希望能夠佩戴到一副舒適、穩定的眼鏡,然而對很多人來說,眼鏡只是佩戴在臉上的一個工具,
但對這些眼鏡達人、師傅來說,組成這副眼鏡的,雖然自己負責的都只是一個小零件、一些小動作、一個小分子,
卻窮盡了他們一輩子研究、製作,為的不是別的,正是要打造出他們心目中最完美的眼鏡。
這種集合大家的力量,醞釀出最完美的眼鏡作品的想法,更在百年的歷史中,
不知不覺的影響了每一位鯖江的眼鏡師傅:
「自己所製作的雖然只是一個小部分,但我的成果會影響下一個階段,每個環節相互作用,
一把眼鏡的好壞就可想而知了,所以我得把自己負責的部分做得更好、更精細。」
這樣的堅持,在現在快速的社會中,反而是異常獨特的存在,
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,同樣的想法並不是只有一個人,而是存在於「每一位鯖江眼鏡師傅的心中」。
想必正是這種「物小依舊為」的堅持,才會造就出今日聞名全球的日本眼鏡工藝。
雖然以現況來說,日本眼鏡師傅正在減少、凋零,但另一方面,
旅途中我們遇到了幾位年輕師傅,雖然相比老師傅四、五十年的經驗還尚顯不足,
但有他們的支持與努力學習,相信日本眼鏡工藝能夠承先啟後,運用傳統的老智慧與現代的精密工藝,
繼續在全世界發光發熱,也讓我們能夠繼續配戴這些高品質的眼鏡工藝,「See this beautiful world」!
同步刊載於 V.MAGAZINE vol.070 2014 NOV
門市資訊:
Brighteyes.新埔店
Brighteyes.江子翠店
Brighteyes.東門店
Be,SiMPLE.陽明店
有空也歡迎到我們家臉書粉絲團接收最新消息喔!
光明分子.官方FB粉絲團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